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2-06-19  点击:[]

    

    2022年6月18日-19日,由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主办,北京中培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学科评价中心、辽宁省重点智库“教育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采用线上直播与回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线上参会人数超过1700人。大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康旭东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致辞,介绍了现阶段高校学科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与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向各位专家、学者及与会代表表达了对会议的支持与感谢。

 


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蔡三发教授以《高质量学科体系构建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题,结合新阶段高等教育的背景,强调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高等教育中政府、高校、教师、学生、社会转变的重要性,并以构建大学创新生态的案例提出了大学学科生态的进化机理与治理以及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高质量学科体系可从 “特”、“交”、“新”、“融”、“高”等方面加强建设。最后,结合国内外学科交叉的经典案例从学科布局、学科交叉、学科调整、学科融合视角提出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若干问题。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学科评价中心主任姜华教授以《从学科依赖迈向学科交叉——双一流建设战略选择》为题,提出学科发展依赖的表现及学科组织的“知识惯性”现象并尝试对其生成、表现和纠正进路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一方面是为了破除“学科依赖”形成的知识发展惯性;另一方面,学科交叉活动能够通过知识的交叉、共享、融合产生知识创新。并以经济学为案例,采用引文分析方法对学科的指标和影响进行了测度。最后,提出了促进学科交叉可以在制度、组织、知识、学者层面进行学科发展的战略选择。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副教授以《学科交叉路径与成效评价》为题,首先从理论分类上分别按OECD分类、学科形态分类、概念顺序的程度、交叉融合的程度、自然科学三层次、学科交互程度、学科交叉方法等回答了“学科交叉的概念”及其“怎么交叉”,继而从学科丰富度、学科差异度、学科分布均匀度对学科交叉的多样性进行了测量,最后从国内外大学的案例视角分析了学科交叉的路径以及成效。

 

天津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中心高耀副教授以《“双一流”建设中需要厘清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目标、实施及评价》为题,结合新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由“重点高校建设”到“工程建设”再到“内涵式建设”的变化历程,并以此提出了我国重点高校的学科布局中学科的地位和办学定位,以及政策资源与经费资源的三种类型;其次,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设定问题、推进路径问题、评价思维问题。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双一流”建设与评估中涉及的关键性议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顶明教授以《理工科人才培养规模与结构优化》为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形势、人才需求以及产业升级的背景,提出了加快培养专业紧缺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其次,从毕业生规模、历史走势和国际比较视角论证了紧缺性人才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在此背景下,从科类结构、层次结构、生源结构、院校结构、就业结构等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从适应与对口、规模结构优化、供需动态平衡提出应对举措。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教授以《重混:颠覆性技术创新视野中的新工科新文科》为题,首先从课程结构视角解读了“何为专业?”及“专业”与学科的关系,提出“新工科”到底是什么?未来技术学院的本质是什么?等系列观点,继而提出了三类重混的形式:第一类,技术元素与技术元素重混;第二类:自然科学捕获的新“现象”与技术元素重混;第三类重混:发现、或者创生与技术相关的新需求。

 

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徐贤春副院长以《交叉与会聚:一流学科建设路径探索》为题,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驱动学科交叉会聚和跨界融合的背景,首先提出了知识大融通下的学科交叉会聚,,需要在传统学科建设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另辟蹊径,开拓新的路径和模式,实现学科会聚造峰,引领一流学科的创新发展。其次,提出交叉会聚驱动一流学科群建设及其战略实现路径,分别是构建一流学科生态体系和一流创新生态系统。最后,提出了会聚型学科规划建设探索路径

 

 

上一条:高等教育研究院举办2022年开学典礼 下一条:高等教育研究院举办2022届毕业生座谈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