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生活动 >> 正文

高等教育研究院寒假社会实践“扶智又扶志,共绘振兴图”实践纪实

2025-01-22  点击:[]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我国边疆地区的教育发展,一直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重点关切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际发展状况,在校团委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师生成功组建了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云南省多个地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站:腾冲市第三完全小学

作为徐霞客笔下的“极边第一城”,腾冲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腾冲市第三完全小学的校园建设、办学规模、师资水平都处于省内较高水平。劳动与校廊文化是其办学特色,学校配有劳动教育基地,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播种不同的蔬菜,充分感受“劳动”的意义;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对其班级的走廊进行布置,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教育价值。此外,学校还提出“一中心、两平台、三举措、四课堂、五工程、六常规、七彩教师”的七彩教研体系,并配合其开设了各类兴趣社团,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二站: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

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是一所致力于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学校。近年来,该校从原有的五洲校区、火车站校区,新增了学府校区,形成“一校三区”办学模式。学校秉持“发展幸福田园,成就个性学生”的目标,努力打造特色学校。

校领导向实践团师生介绍了学校情况。为实现“一校三区”的均衡发展,学校采取“四个为主、四个统一”工作措施,即管理团队、课题研究、质量提升、班主任选聘以本部为主,同时统一办学理念、强化制度、课程和教学质量管理。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实现了校区间资源、教师素质、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均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教育情怀,也看到了基层学校在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团队学生成员明确了教育研究者的责任和使命,要将所学与实际结合,为解决基层教育问题贡献力量。同时实践团也吸取了宝贵经验,如在有限资源下开展教育教学创新、进行资源合理分配、加强家校沟通合作等,这些经验将为师生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第三站:保山学院

为深入了解地方高校的教育发展现状与特色,助力教育帮扶与合作,高等教育研究院寒假社会实践团于1月13日下午前往保山学院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保山学院教育学院段龙山副书记为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学院情况。他表示,保山学院与大连理工大学有着长期的对口帮扶合作关系,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希望双方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教育模式。此外,双方就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就业规划与引导等多方面展开座谈。

实践团成员们表示,来到保山学院,不仅亲眼见证了地方高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更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此次调研所收获的宝贵经验,为实践团成员们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学术探索提供了参考,未来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均衡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站:西南联大旧址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铭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高等教育研究院寒假社会实践团前往昆明市西南联大旧址参观学习。

烽火岁月里,西南联大如璀璨星辰。1937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大。茅屋草舍中,师生们弦歌不辍,以天下为己任。这里,大师云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坚守爱国、民主、科学精神,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8年里,虽条件艰苦,却孕育出2位诺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等。如今,西南联大精神仍激励我们,于困境中坚守信念,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依次走访了西南联大旧教室、纪念碑等历史遗迹,这不仅是一次对过往岁月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深刻体会到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教育事业、培育英才的坚定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通过参观西南联大旧址,实践团成员不仅感受到了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一大奇迹,更坚定了振兴高等教育的信心与责任感。

上一条:高等教育研究院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全体研究生班会 下一条:高等教育研究院“情暖学子心”寒假研究生家访活动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