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副教授
办公电话:0411-84706362
办公地点:老管理学院楼421
电子邮箱:summerice630@dlut.edu.cn
个人简介:
2019.11至今,就职于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2005.9-2009.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获得管理学学士;
2009.9-2011.7 大连理工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
2011.8——2015.8 就职于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岗位;
2015.9-2019.6 大连理工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政策
硕博研究方向
学术组织
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
出版著作:
1.王晓玲,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
发表论文:
10. 王晓玲,李洋帆,朱艳. 多伦多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特色和启示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4 (01)
9. 张德祥,王晓玲.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23(11).
8. 王晓玲,康旭东. 基于扎根理论的超学科科研协同机制研究——以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11)
7. 张德祥,王晓玲.制度与文化相互关系中的大学治理[J].教育科学,2022 (04).该文章被《新华文摘》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6. 张德祥,王晓玲. 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的三重逻辑[J]教育研究,2019(3),该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9年第8期全文转载。
5. 王晓玲,张德祥. 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调整机制的演变:高校专业调整7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9(6),被《中国教育网》全文转载,2019年8月.
4. 张德祥,王晓玲. 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与“双一流”建设[J].江苏高教,2019(4),2020年5月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 王晓玲,张德祥.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目标、依据、动力和落脚点[J].教育科学,2018(5)。
2. 王晓玲,张德祥.试论学科知识生产的三种模式[J].复旦教育论坛,2020(2),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转载。
1. 朱艳,王晓玲. 华威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11(3)。
课题情况: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知识整合的交叉学科形成性评价与引导策略研究。
2.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引进人才资助项目“高校专业动态调整路径研究”(DUT19RC(3)059),在研。
3.主持2020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超学科科研协同机制研究”(L20CGL012),在研。
4.主持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实施路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XZK2020010),在研。
5.主持大连市社科联2020年第四批重大课题“大连市对高校研究生就业吸引力研究”(2020dlskzd88),在研。
6.参与2019年作为主要成员身份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学学重大招标课题:高等教育强国之路研究——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标准、实现路径和监测指标研究(VIA160001),已结题。
7.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国家青年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构建与提升 策略研究”(CIA190279),在研。
8.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研究”(B-b/2020/01/37),在研。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1. 第九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二等奖,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的三重逻辑,省部级,第二完成人, 2023-07-17。
2.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
3. 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创新计划——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库”入库论文。
4. 博士论文获得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并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