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主题
AI赋能教学技能
二、比赛目的
本次大赛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硕士研究生深入探索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升学科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实践能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同时强化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参赛对象
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四、比赛赛道与内容
(一)赛道一:学科类
1、学科选择:参赛选手可自主选择中小学的任一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
2、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需运用AI技术设计一份完整的学科教学设计,内容涵盖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突出AI技术的应用,如利用智能教学软件辅助教学、AI个性化学习推荐等)、教学过程(详细描述如何在各教学环节融入AI元素,如借助AI工具进行课堂互动、作业批改与反馈等)、教学评价(体现基于AI数据的评价方式)。同时,要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结合AI技术拓展文化传承的思政内涵,在理科教学中通过AI案例渗透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教学设计格式规范、条理清晰,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创新性。
(二)赛道二:教育管理类
1、班会主题:聚焦于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紧急情况应对,如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班级管理、学生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等,设计班会方案。
2、比赛要求:撰写详细的班会设计方案,包括班会主题、背景分析、班会目的、班会准备(如利用AI技术收集相关资料、制作班会演示素材等)、班会流程(突出教师在紧急情况下借助AI工具的应对步骤与引导策略,如利用智能数据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借助在线平台开展家校沟通等)、班会延伸以及思政教育融入环节(如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法治观念、集体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等)。方案应体现教育管理理论与AI技术的有效结合,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与教育效果。
五、比赛流程
(一)初赛:教学设计评审
1、提交时间与方式:参赛选手需在2024年12月10日前,将教学设计电子文档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邮件主题统一命名为“学科类/教育管理类 - 学科名称 - 姓名 - 学号 - 初赛教学设计”。
2、评审方式:大赛组委会组织专业评审团队对提交的教学设计进行匿名评审。评审依据包括教学目标的合理性、AI应用的创新性与有效性、思政元素融合的自然性、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与逻辑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每个赛道选拔若干优秀选手进入决赛。
(二)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
1、准备阶段:入围决赛的选手根据初赛教学设计制作相应的教学展示PPT,并准备现场展示与答辩内容。PPT应突出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亮点以及思政教育的渗透效果。
2、比赛时间与地点:2024年12月16日在厚民楼513举行。
3、比赛环节:
现场展示:选手按照抽签顺序依次进行展示,每位选手展示时间为15分钟,需结合PPT详细阐述教学设计思路、AI技术的应用实践以及思政教育的融入方式与预期效果等内容。
评委提问与答辩:评委针对选手的展示内容提出问题,选手进行答辩,时间为5分钟。评委问题主要围绕AI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思政教育的深化与拓展、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展开。
六、评分标准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20 分):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相结合,融入思政教育目标且合理自然。
AI 应用(30 分):AI技术选择恰当,应用场景合理,能有效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
教学内容(20 分):内容完整、准确、符合课程标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不生硬牵强。
教学方法(15 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与AI应用协同良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学评价(15 分):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基于AI技术获取有效评价数据,评价指标涵盖知识、技能与思政素养等多方面。
(二)现场展示与答辩
展示效果(40 分):PPT制作精良,演示流畅,讲解清晰生动,教态自然大方,时间控制精准,能有效展示教学设计的亮点与特色,突出AI应用与思政教育效果。
答辩表现(30 分):回答问题准确、深入、有条理,能充分理解评委意图,对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思政教育有深入思考与见解,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与教育素养。
整体印象(30 分):教学理念先进,对AI赋能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有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展现出较高的教师专业素养与发展潜力。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三等奖 3 名。
八、组织与保障
1、领导小组:由学院相关领导、系所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与决策指导。
2、评审委员会:聘请校内外教育专家、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及思政教育专家等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初赛与决赛的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过程公平、公正、专业。
3、工作小组:设立赛事组织组、技术支持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工作小组。组织组负责大赛的报名、作品收集整理、赛程安排等工作;技术支持组负责提供 AI 技术相关的培训、咨询与设备保障,确保选手在比赛中能顺利运用 AI 工具;后勤保障组负责场地布置、物资采购、设备维护等后勤工作;宣传报道组负责大赛的宣传推广、新闻报道、选手风采展示等工作,提升大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九、其他事项
1、作品原创性: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未在其他比赛中获奖或公开发表。一旦发现抄袭、剽窃等行为,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
2、版权与使用:参赛选手在比赛中使用的 AI 技术工具与资源应遵循相关版权规定,大赛组委会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宣传与推广,用于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目的。
3、赛事调整:如因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特殊情况导致大赛时间、地点、赛制等安排发生变动,大赛组委会将提前通知参赛选手,并在官方渠道发布相关信息。
4、解释权: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邮箱:2023097203@dl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