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博导名录 >> 正文

李志义

2019-11-06  点击:[]

 

 


职称:教授


邮箱:lizy@dlut.edu.cn

 

 

 







个人简介

 

1978—1982 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学士学位

1982—1984 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84—1985 大连理工大学助教

1985—1987 大连理工大学讲师

1987—1990 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

1990—1996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2000—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期间:

1991—1993 德国纽伦堡大学化工过程机械攻读博士学位

1995—2000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副主任、主任

2000—2002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2002—2006 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

2006—2014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4—2017 沈阳化工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2017—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社会兼职

1. 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 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

5. 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

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7.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组长等。

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

1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1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本学科)

1. 学习分析理论与技术

2. 课程与教学论

3. 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

研究课题(本学科)

1.新工科专业评价制度研究和探索(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持人;

2.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持人;

3.我国首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方案研制(教育部高教司),主持人;

4.我国第二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审核评估国际比较研究(教育部评估中心),主持人;

5.我国工科专业三级认证方案研制(教育部评估中心),主持人;

6.地方高校战略定位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主持人;

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项目),主持人;

8. 本-硕-博贯通的工程科学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项目),主持人;

9.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分类评估方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第二负责人

10. 高等工程与教育改革实践试点项目(教育部、中国工程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项目),第二负责人;

11.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支持人;

12.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支持人。

  硕博研究方向(本学科)

  1. 学习分析理论与技术

2. 课程与教学论

3. 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

出版著作和论文(教育教学)

出版著作

1. 李志义.如何做学位论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2. 李志义.精英人才培养之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3.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精英人才培养之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发表的论文(近10年):

1.  李志义.当代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中国大学教学.2008,(2):6-9.

2.  李志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思与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44-47.

3.  李志义.关于通识教育的思考.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1-7.

4.  李志义.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34-37.

5.  李志义.我们靠什么来守护“师道尊严”.中国大学教学.2008,(6):12-13.

6.  李志义.地方高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1-3.

7.  李志义.大学课堂教学:是“喂食”还是“吊胃口”.中国大学教学.2008,(11):4-5.

8.  刘志军,朱泓,曲景平,李志义.正确认识和把握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五个关系.中国高等教育.2008,(18):22-23.

9.  李志义.基于审核模式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探讨.中国高等教育.2009,(2):52-54.

10.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张晓鹏.对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09,(2):73-76.

11. 李志义.对大学教学的“三思”.中国高等教育.2009,(7):26-28.

12.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从本质上认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J].中国高等教育,2010(08):32-35.

13.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反思[J].中国高等教育,2010(Z3):59-60.

14. 李志义.让教育回归本然[J].中国大学教学,2010(02):4-8+67.

15.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我国本科教学评估该向何处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06):1-9+133.

16. 李志义,姜文凤,朱泓.树立实践教育理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20-22.

17. 李志义.关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若干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11(09):9-12.

18. 冯林,朱泓,刘志军,李志义.构筑创新教育平台 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02):5-10+62.

19.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克服“十化”倾向 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J].中国高等教育,2012(07):25-28.

20. 朱泓,刘志军,李志义.重构培养体系 夯实培养基础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2(05):7-10.

21. 李志义.推进十个转变  实现大学教学改革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25-29.

22.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4-8.

23. 李志义.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30-34.

24.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克服“十化”倾向 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J].中国高等教育,2012(07):25-28.

25. 朱泓,李志义,刘志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6):68-71.

26.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张维平,姜文凤.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130-134.

27. 李志义.紧紧牵住“牛鼻子”审核评估就不会“跑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05):1-11+101.

28.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审核评估范围结构及内涵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09):74-78.

29. 李志义.理性面对 稳妥推进开放课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Z3):49-50+55.

30.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方案设计与实施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3(08):72-77.

31. 李志义.大学教育教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13(06):4-7.

32. 李志义.重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01):4-8.

33.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9-22.

34.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35. 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  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06):9-16.

36. 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04):5-7.

37.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29-34+70.

38. 迟卫华,孟凡芹,李志义,朱泓.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变迁与工程教育模式演变及发展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5,3(05):104-108.

39. 孟凡芹,朱泓,吴旭东,李志义.面向“新工业革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15-20.

40.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Z3):33-35

41. 姜晓坤,朱泓,夏远景,李志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理性视角:从失衡走向回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45-48.

42. 李志义.论地方高校发展中战术层面的五种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07):9-14.

43. 李冉,朱泓,李志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工程人才素质特征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03):26-30.

44. 李志义.论地方高校发展中战略层面的五种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05):7-13.

45. 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03):32-39.

46. 李志义.对接需求 准确定位 全力打造特色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6(07):22-25.

47. 丛培元,李志义,陈晓晖,朱泓.美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嬗变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6(05):92-96.

48. 吴旭东,朱泓,孟凡芹,李志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21-25.

49. 李志义.地方高校发展的顶层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6(01):8-13.

50. 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51. 姜晓坤,朱泓,李志义.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新工科人才素质结构及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12):13-17+23.

52. 张庆祝,朱泓,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动力及保障机制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2-165+178.

53. 赵洪梅,朱泓,李志义.学习成果的展现模型与确定方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45-148.

54. 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二:我们应该防止和摒弃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7(01):8-14.

55. 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56. 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2):17-24+103.

57. 李志义,袁德成,汪滢,金志浩,于三三.“113”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8(03):57-61.

58. 王会来,李志义.基于风险理念的英国高等教育复核评估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01):62-66.

59. 别敦荣,易梦春,李志义,郝莉,陆根书.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基于11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考察[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35-44.

60. 李志义,王会来,别敦荣,郝莉,陆根书.我国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估的国际坐标[J].中国大学教学,2019(01):33-38+81.

 

工作成果(教育教学奖励)

1. 2019年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

2. 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3. 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4. 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5. 200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10名)

6. 2008年获国家荣誉

7. 2008年获辽宁省荣誉

8. 2006年获大连市高等教育事业特殊贡献奖

10. 2005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1.2005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读学生(本学科)

     博士生7人;硕士生3人。

毕业学生(本门学科)

    博士3人、硕士7人。

 

 

上一条:张德祥 下一条:朱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