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称:教 授
办公电话:0411-84706390
办公地点:老管院420
电子邮箱:zhuhong@dlut.edu.cn
个人简介
主要学习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 大连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7年12月 大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学习,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3年9月-2004年7月 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学习,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87年12月-1997年5月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
1997年5月-2006年10月 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2006年10月-2015年3月 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
2015年3月-2022年6月 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2022年6月-今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师
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
1.教育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3.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论审议专家委员会委员
4.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
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
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
1.教学理论与方法
2.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
3.教育质量管理
研究课题
1.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项目负责人
2.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3.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4.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与使命,教育部评估中心,项目负责人
5.新一轮高校本科教育评估方案研制,教育部评估中心,项目负责人
6.新一轮审核评估配套文件研制,教育部评估中心,第二负责人
7.大连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策略和培养途径研究,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8. 三省一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与质量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新模式研究,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9. 三省一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模式的研究,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10.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效指标体系的研制,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分析及评价研究,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
12.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13. 面向新工业革命的工程教育体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出版著作和论文
主要著作: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精英人才培养之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主要论文(近十年):
[1]朱泓,赵磊.MOOC的创新特质之于高校教学路径的信息化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79-83.
[2]朱泓,李志义,刘志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6):68-71.
[3]朱泓,秦涛.ASD理论视角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运行逻辑、困境与推动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9(09):38-42.
[4]朱泓,孟凡芹.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主题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04):73-77.
[5]朱泓.大连理工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5(01):75-78.
[6]朱泓,刘志军,李志义.重构培养体系 夯实培养基础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2(05):7-10.
[7]朱泓,孟凡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88-92.
[8]朱泓,武超红,孔宇航.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特征及启示[J].山东高等教育,2017,5(04):40-46.
[9]朱泓,赵磊.国内网络开放课程研究现状分析——对2002-2013年教育类核心期刊的内容分析[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66-276.
[10]李焱斌,朱泓,黄玮,李勇江.基于AHP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预警评价模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109-113.
[11]吴旭东,朱泓,孟凡芹,李志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21-25.
[12]孟凡芹,朱泓,吴旭东,李志义.面向“新工业革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15-20.
[13]赵磊,朱泓,马红亮.高校混合教学的新机遇:MOOC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7):50-55.
[14]赵磊,朱泓,吴卓平.中国高校MOOC建设情况及制度环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9(10):64-73+91.
[15]赵磊,朱泓,吴卓平.美国非营利性MOOC运营机制探析:edX经验及启示[J].成人教育,2017,37(12):90-94.
[16]赵磊,吴卓平,朱泓.美国职业MOOC运营之道:Udacity经验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45-51.
[17]赵磊,吴卓平,朱泓,李玉斌.中国慕课项目实践现状探析——基于12家中文慕课平台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9):41-48.
[18]赵磊,朱泓,张春博.我国MOOC研究热点及趋势的知识图谱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04):10-15.
[19]赵磊,朱泓.MOOC:高等教育课程市场之破坏性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6(09):59-65.
[20]赵磊,张春博,朱泓.MOOC的国际研究前沿及演进历程——2008-2015年Web of Science文献的科学计量及可视化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4):29-36.
[21]赵磊,朱泓.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MOOCs发展前景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04):56-61.
[22]赵磊,朱泓.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发展路径探析——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5):24-26.
[23]赵磊,朱泓.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理论模型之构建——基于领导力发展的社会变革理论[J].重庆高教研究,2014,2(05):66-71.
[24]孟凡芹,朱泓.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原则与路径探析[C]//.文化传承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12:190-194.
[25]孟凡芹,朱泓.“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公开:本质、困境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53-55.
[26]丛培元,李志义,陈晓晖,朱泓.美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嬗变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6(05):92-96.
[27]秦涛,朱泓.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五个度”——基于辽宁省18所学校审核评估专家的报告文本[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2,38(01):102-112+126.
[28]秦涛,朱泓.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孔子学院竞争与协同发展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20):17-21.
[29]崔思佳,朱泓.大学生在线课堂沉默:追问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05):10-15.
[30]赵明明,朱泓.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风险评估机制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21,39(05):82-90.
[31]吕帅,朱泓,赵磊.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以英国邓迪大学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7,5(02):101-106.
[32]迟卫华,孟凡芹,李志义,朱泓.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变迁与工程教育模式演变及发展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5,3(05):104-108.
[33]余佳平,朱泓.基于洋葱理论的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模型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4(02):90-92.
[34]丛昕,朱泓.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框架体系研究[J].文教资料,2013(01):110-112.
[35]李志义,朱泓.以先进的质量保障理念促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6):75-80.
[36]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29-34+70.
[37]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张维平,姜文凤.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130-134.
[38]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审核评估范围结构及内涵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09):74-78.
[39]李志义,朱泓,刘志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方案设计与实施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3(08):72-77.
[40]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4-8.
[4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克服“十化”倾向 完善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J].中国高等教育,2012(07):25-28.
[43]姜晓坤,朱泓,李志义.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C]//.教学·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现代化——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15:265-268.
[44]姜晓坤,朱泓,夏远景,李志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理性视角:从失衡走向回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45-48.
[45]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2):17-24+103.
[46]姜晓坤,朱泓,李志义.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新工科人才素质结构及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12):13-17+23.
[47]刘志军,夏远景,朱泓.以卓越计划2.0版为契机 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5-39.
[48]刘宏升,朱泓,张博.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1):194-196+200.
[49]刘宏升,朱泓,刘晓华,王正.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9):25-27+34.
[50]张庆祝,朱泓,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动力及保障机制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2-165+178.
[51]赵洪梅,朱泓,李志义.学习成果的展现模型与确定方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45-148.
[52]李冉,朱泓,李志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工程人才素质特征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03):26-30.
[53]栗岩茹,朱泓.新西兰审核评估的社会参与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06):75-78+103.
[54]修开喜,朱泓.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对我国专业认证的启示[J].吉林教育,2013(13):43-44.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1. 2010年获大连市劳动模范
2. 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3. 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4. 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
5. 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
6. 2021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7. 2013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8. 2009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9.1997年获大连市首届青年女性人才奖一等奖
在读学生数量
博士:6人
硕士: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