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团-重点立项项目-“山河四省”和美乡村教育文化行实践纪实

2024-02-20 关钧元 点击:[]

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差距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研究者关注点重点研究问题,其更是我国的民生问题。为探寻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真实现状、了解乡村基础教育的实地政策,并在未来给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具体路径方案,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师生成功组建2024年寒假和美乡村教育文化社会实践团队,(乡村振兴促进团)并被学校重点立项,前往乡镇实地进行教育实践,以教育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DAY1|赴河南省洛阳市丰李学校(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教育,既是民生之根本,也是发展之基石。作为城市基础教育的关键一环,洛阳市不少高中曾“蜗居”在城市区,存在占地面积小、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首批需迁建的7所高中每个独立校园占地均不足60亩,学校实验室、信息化设备严重不足。部分学校寄宿床位不足、没有热水洗澡、食堂面积小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正因如此,洛阳市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调整,把新建一批现代化高中作为重点。增加高中学位,让更多学生接受更优质的高中教育。今后,7所新建高中将围绕新高考改革,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单元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具备现代管理体系的高品质示范高中。此外,牵一发动全身,一子落满盘活。高中迁建还将解决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短缺问题。第一批高中外迁后腾出的10个校区将全部优先用于义务教育办学,可为城市区增加义务教育学位约1.73万个,将有效缓解城市区中小学“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奠定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7所学校的大规模整体搬迁在洛阳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了深入了解这一行动的实际效果,和美乡村教育文化实践团亲自前往洛阳市丰李学校(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进行了实地调研。

洛阳市丰李学校(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是我市7所新建高中之一,是市委市政府“与城市发展、学校需求、义务教育补位相统筹”,着眼城区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加快形成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了人民百姓的广泛关注。

“新学校好是好,什么都是新的,但是太偏僻了,回家和返校都不是很方便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毕业班,造成很多不便,新学校这里,周边很荒芜,我们只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来这里半学期了,学校周边的公交路线也必将完善了,此外,学校还给我们安排了校车,现在我们适应的也差不多了。”实践团与高三学生交流得知学生对新学校搬迁的想法。

实践团有幸接触并采访到了洛阳市丰李学校(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老师——王老师,王老师就新校区学生的适应情况、新高考改革,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单元教学改革等方面话题与实践团成员们展开了深入交流。

DAY2|赴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园区河东社区

龙门石窟街道办事处河东社区紧邻龙门石窟,前身为龙门煤矿家属院,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社区占地面积10.33万平方米,常住居民958户,现有常驻居民3300余人。因为年代久远,小区设施功能不完善、停车位紧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居民们对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呼声日益高涨。自河东社区被列为洛阳市10个重点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之一以来,社区不仅仅对硬件进行了提升,还着力在软实力上下功夫。该社区本着“想百姓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的服务宗旨,将社区打造成温馨和谐幸福的亲民型、宜居型、和谐型社区,同时也让河东社区成为龙门园区开展“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社区”示范社区的典范。

“房子过去那掉砖、掉皮,到处都是土路,草长到膝盖深。那蚊子一到夏天,到这时候根本人就受不了”“基本上咱这楼都是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所建的,房顶破烂,脏、乱、破、差这种现象比较严重,道路坑坑洼洼不平,污水管网到处不畅通,经常都有污水从窨井冒出来。因为都是70年代建的供水管网 ,经常坏,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供电容量小、不安全”河东社区居民们回忆改造前的社区状况。如今走进河东社区,能明显感受到旧改的成效:小区房屋外立面统一粉刷为中式风格,路面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硬化,垃圾分类设施齐全,健身器材、休闲广场环境优美。小区主干道路面平坦整洁,环境优美、古色添韵,停车规范有序。社区通过修补围墙、美化变压器及车库门等方式合理利用有效空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党建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既美化了小区环境,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此次实地调研活动加深了实践团对于志愿服务如何参与社区治理路径的了解,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为各主体间密切合作、协同并进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贡献社会实践经验和智慧,探索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方略

DAY3|赴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开展基础教育学校与党支部调研走访

第一站:纯化镇中心学校

清晨,寒风凛凛。高等教育研究院寒假社会实践团成员乘车前往目的地—纯化镇,开启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之行。

纯化镇,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位于博兴县东北部,滨州、东营两市交界之处,是抗战时期清河区的诞生地,是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的重要油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乡镇中学的发展及城乡间的教育差距与公平问题始终是社会高度关切的热点话题,也是教育研究者们亟需去解决的重点研究问题。近年来,乡镇基础教育学校面临困境,自身的发展空间与政府支持力度上存在塌陷与削减,为真实了解当下乡镇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现实情况,给出缩小城乡间基础教育学校发展差距的具体方案,最终促进并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乡村教育文化实践团亲自前往当地纯化镇基础教育学校进行实地调研。

纯化镇中心学校是初中—小学一体化的九年制基础教育学校,其免费为当地的适龄儿童提供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机会。近年来,因适龄的入学儿童人数不断减少,使当地基础教育学校发展受阻,纯化镇中心学校目前已与当地其他两所基础教育学校合并,但每年的入学人数仍在不断下降。

“现在的学生人数真是太少了,都不用多说,就跟五年前比,就直接少了一半,现在每年学校也就1000多个新生啦,我们这可是小学-初中一体的学校啊,现在这还已经是三所小学合并后了呢,大家为了孩子教育,都把孩子往县里送,在县里上了小学之后,就又想把孩子送到市里上中学,谁还愿意回来。”

实践团有幸接触并采访到了纯化镇中心学校的一年级主任——贾老师,贾老师就纯化镇中心学校的近年发展实际情况、教师人员待遇、学生福利与权利保障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话题与实践团成员们展开了深入交流。

第二站:纯化镇许家村党支部与妇女委员会

乡村的振兴与发展需紧密围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探寻乡镇基层党建发展现实情况,实践团前往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许家村进行调研参观与访问。

当日下午,实践团一行首先参观了许家村党支部,该支部以其务实创新的工作风格引起了实践团的关注。许家村党支部书记许兆芳向实践团介绍了其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的主要举措,强调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织多样性的培训和宣讲活动,许家村党支部致力于提升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党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支部还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增强了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随后,实践团前往许家村妇女委员会,该委员会在促进许家村妇女事业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委员会主任齐美英向我们介绍了该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重点,并展示了在妇女权益保障、妇女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委员会积极组织各类培训班和座谈会,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参与度和综合素质。

齐主任还带领实践团一行,重点参观了许家村的妇女议事会,该委员会在保障本村妇女权益,维护本村妇女安全,促进本村妇女受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办事理念得到了实践团成员们的一致认可与好评,成员们纷纷表示学到许多,并对许家村在党建工作和妇女事业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赞赏,并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基层组织能够在他们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更多生机。

DAY4|赴山东省博兴县红色历史革命基地王文抗战旧址与纯化镇农业文化纪念馆

第三站:博兴县王文抗战旧址

不忘历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实践团一行走进山东省博兴县,探访了王文抗战旧址,感受着当地历史的沧桑变换与现代乡村的崛起。

王文抗战旧址位于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内,旧址内的胡同形如数个相连的辘轳把,看似不通,实则巷巷相通,当地谓之“辘轳把胡同”,其里曾是王文将军组织抗日救亡斗争的指挥中心,见证了当年英勇抗战的场景。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一行深感抗战历史的分量,齐鲁大地见证了一代人的英勇奋斗。

当地热心居民群众还为实践团一行讲解当年王文战斗的历史,现在各个庭院的修缮状况并普及了20世纪30-40年代鲁北村居的建设布局以及建筑特点。

在王文抗战旧址,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底蕴,更明确了当代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通过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博兴县在乡村振兴中找到了独特的路径,此次参观不仅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中的机遇和挑战。博兴县以其独有的历史底蕴为支撑,展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期待在未来,历史文化能够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第四站:博兴县农业文化纪念馆

农业兴,则乡村兴,自古以来,乡村的发展便离不开农业的繁荣,因此,乡村振兴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了位于山东省博兴县的王文抗战遗址农业民俗展馆。

肥沃的齐鲁大地养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直至今天,山东省依旧是我国粮食与蔬菜种植大省、强省,其为全国百姓的生活提供着极为丰富的农产品。此次,实践团有幸参观了位于山东省博兴县农业民俗展馆,这是一座集中展示山东悠久农业历史文化的殿堂,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此深入了解了山东省悠久的农业文化与丰富的农业传统,同时也探寻着乡村振兴的历史根基。

农业民俗展馆馆藏丰富,尤以展示农具为主的展区引人注目。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历经沧桑的犁耙等各类传统农具,这些古老的农具仿佛在述说着山东农业的漫长发展历程。

除了农具,农业民俗展馆通过图片、文献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山东农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馆内设置了以农业科技、农村改革、农村文化等为主题的图示展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参观的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了解农业的历史演变,他们更加能够理解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民俗展馆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农业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对乡村振兴的热情。保留和传承农业文化,是我们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环。”

在农业民俗展馆的参观中,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农业历史文化氛围,也更加坚信了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期望通过这样的文化纪念馆,可以让更多人对山东省的农业传统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上一条:高等教育研究院赴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进行夏令营招生宣讲 下一条:高等教育研究院开展元旦走访慰问活动

关闭